OA

招采

山西交控:全力冲刺“县县通高速”收官战

发布日期:2024/8/5 11:51:01 浏览:

七月的三晋大地,热浪滔滔,山西交控集团全力推进我省“县县通高速”最后两个项目——汾石高速、浮临高速项目建设。项目施工现场人头攒动、机器轰鸣,建设者们烈日下挥汗如雨,加紧施工,在喧嚣和忙碌之中,奏响决战收官的奋进乐章……

1.png 

▲汾石高速建设项目

抢抓进度 分秒必争 确保项目如期通车

6月12日,浮临高速主线上面层铺筑全部结束。6月16日,汾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东山特长隧道顺利贯通。两个工程项目已向全线建成通车的目标发起最后的冲刺。

为圆满完成目标任务,汾石高速项目聚焦重点任务、难点问题,超前谋划、周密部署,组建工作专班,紧盯节点目标,倒排工期、精准发力。全体参建人员始终以保证质量、安全、进度为目标,集中力量,奋力冲刺。项目多次邀请专家实地调研论证,不断改进和优化施工方案,及时疏通和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,为顺利实现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目前,汾石项目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,主线桥梁隧道全部贯通,路面、房建、绿化、交安、机电工程正在稳步推进,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。

与此同时,浮临高速项目路基、桥梁、路面、交安、房建工程已全部完成。“为确保目标顺利实现,我们在全线开展‘奋战一百天 决胜收官战’专项行动,实施‘党建+工作专班’的模式,克服工序复杂、施工周期长、安全管控难度大等种种困难,不断刷新工程建设‘进度表’。目前,项目建设已全面进入收尾阶段,预计年内建成通车。”临浮公司技术合同管理部部长冯亚非说。

2.png

▲浮临高速建设项目

注重创新 数智赋能 推动智慧公路建设

智慧化管理是汾石高速与浮临高速提升项目建设质效的重要手段。搭建“智慧平台”,探索打造“智慧工地”“智慧收费站”“智慧服务区”,推动“智能养护”……一系列举措,加快推动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。

汾石高速坚持创新驱动,将智慧交通及“建、管、养、运、服”全生命周期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各个环节,明确“一个智慧化基座、两项数字化支撑、五类数智化应用”的建设方案,奋力打造全省首个智慧高速示范工程。汾石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陈汝先介绍,“汾石高速积极构建集项目投资、合同管理、计量支付、智慧隧道、视频监控、可视化展示等于一体的智慧综合管理体系,尤其将BIM、AR等技术贯穿设计、施工、建设、运营全业务全过程,通过智能数字化系统,实现科学指挥、资源调度、高效协同。”为进一步提升公路收费站的智能化水平,提升通行效率和服务质量,汾石高速以物联网为抓手,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手段,综合部署多合一栏杆机、多功能诱导屏、智能关道机等多项智慧化设施,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出行体验。

浮临高速项目积极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项目建设中,全面应用数控钢筋笼滚焊机、焊接机器人等自动化施工设备,不仅提高工作效率,还有效提升工程质量,为高速公路建设注入了新活力。在智慧收费站建设方面,浮山北收费站投入使用ETC匝道预交易系统、收费站车道智能化设备以及入口智慧超限检测系统,实现了原中间出口车道可及时变更为潮汐车道,推动实现管理数字化、运营智慧化、交易智能化应用,切实提高公众出行满意度。

3.png 

▲智慧汾石数智化综合管控平台

主动拥抱 逐绿而行 打造绿色公路典范

汾石高速和浮临高速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,注重从设计、施工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,并且在节能减排、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。

汾石高速深入践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理念,始终围绕“绿电自洽供给、运行节能减排、资源循环利用、基建碳汇抵消”四大核心,打造省内首个近零碳综合示范工程。充分发挥交口服务区所在地光照资源充足的优势,构建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的智慧能源微网,实现100%绿电供应。通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,实现整个服务区工作、生活的近零碳运行。目前,交口近零碳服务区设计、工程界面划分、技术交底已完成,数智化管控平台的数字孪生界面、绿色能源系统能量流界面已开发完成,近零碳工程施工有序推进。

4.png 

▲近零碳服务区功能系统

浮临高速项目以浮山北收费站为试点,积极开展“近零碳站区”建设。全方位、系统性融入零碳理念,推进涵盖中水回用冲厕、雨水收集利用、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以及零碳智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低碳新技术、新装备研究和应用,力求在运营过程真正实现“近零碳收费站”的建设目标,构建绿色、环保、低碳生态站区。“我们创新性提出了站区‘NERO’近零碳理念,从摸清排放家底、创新减排技术两个层面出发,制定了‘近零碳收费站’实施路径,待系统全部建成后,全年减排133.34tCO2,达到88%的碳减排水平。”临浮公司高级技术专员赵丽华说。

此外,浮临高速项目还在全线桥面铺装、防撞护栏、中央分隔带护栏、伸缩缝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,并在上面层铺筑中采用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,这一举措实现了工业固废、废旧材料等资源的循环利用,在提升构造物外观和耐久性的同时,有效降低施工成本。据悉,项目共利用固废资源17.6万吨,实现固废的有效转化与利用,真正做到“变废为宝”。